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大语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大语博客

给信息化智能化泼点冷水

作者:杨建波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596 次   更新时间:2019-10-19 文章录入:珍珠鸟


 

给信息化智能化泼点冷水

流萤

 

2018年12月20日《长江日报》社会新闻版登载了一篇题为《部分幼儿园尝试平板电脑进课堂》的报道。文章说:“日前,在武汉市幼儿园新技术新媒体优质教学活动比赛现场,教师们展示幼儿园试点用平板电脑教学,打造新型智慧课堂。”“早在2012年,洪山区实验幼儿园就开始尝试多媒体教学。”“幼儿园孩子人手一个平板电脑,在幼师引导下,与电子白板和各式电教设备进行互动。”文章又说:“此举也引起不少家长担忧:幼儿眼睛正处于发育阶段,电子设备会影响其视力。”“武汉儿童医院眼科主任李世莲说:‘近几年来,近视低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与近距离用眼过度有直接关系。我不建议在幼儿园阶段推广信息化数字化教学,学龄前孩子应该尽可能多地接触大自然。7岁是视力的转折点,如果学龄前近视就定了性,后面很难再矫正。’”此则报道之后,有一链接。链接云:“国家也明确提出‘幼儿园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要求。”但是武汉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相关负责人强调:“多媒体只是教学辅助工具,它应当为现实教育目标服务,而不是一把‘万能钥匙’,更不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唯一手段或者主要手段。……如果幼儿园完全依赖多媒体将一日活动简单化,则违背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成长规律。”

符合事物自身规律的就是科学的,反之就是不科学的。不科学的决策和行动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显然市儿童医院眼科主任与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相关负责人的谈话是符合儿童身心成长规律的,是非常科学的。而国家要求幼儿园教师利用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要求则违背幼儿成长规律。《武汉晚报》19年2月19日6版报道:武汉4岁女孩每天玩4小时平板电脑近视达600度。《武汉晚报》19年2月21日3版报道:开学前中小学生迎来“配镜潮”。其实电脑对孩子身体的影响远远不只有“近视”,颈椎、腰椎、肘关节、腕关节都会过早出现问题。近日,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赵志忠“尽快立法禁止16岁以下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建议可能就是针对以上情况提出的。

同时这个要求也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行为方式(链接没有交代发出此“要求”的是国家哪个部门,按归口来说应当是教育部)。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是做事常常容易犯“一刀切”的毛病,把握不住度,以至违背了初心。中国本是一个崇尚“中庸之道”的国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做到极致,不显露出恶果不罢休。权力部门提出此“要求”,下面的许多基层权力部门和地方幼儿园便会不顾实际情况一哄而上,甚至会把是否“利用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教育教学”作为评比评审的要求,作为检验一个幼儿教师是否合格或优秀的标准。武汉市举办幼儿园新技术新媒体优质教学活动比赛,教师们用平板电脑教学正是应“国家”要求而为。此“比赛”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导向和风向标,其他幼儿园会纷纷效仿之。初衷是为了打造新型智慧课堂,但拔苗助长的结果也许反而给幼儿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近些年中小学甚至大学教学在一味追逐电子技术方面已经有点把控不住了。《长江日报》19年2月11日16版《寒假以电子阅读代替纸质作业》的文章云:吴家山三小语文老师高某免除部分孩子常规的纸质寒假作业,代之以手机阅读。手机阅读能替代纸质阅读么?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但是偏有些中小学老师不懂(现在许多家长抱怨老师因为让学生在网上做作业而免除了自己批改之劳,而家长却为此增加了许多负担)。古今中外,有阅读纸质书籍、钻图书馆成为大师大家的,却没听说有看手机看成大师大家的人。

美国人发明的这些电子辅助方式本与功利无关,比如慕课是用于社会教育、大众教育、远程教育的,学校一般不用,不期然风靡中国的大中小学,并直接与功名利禄挂钩。同一篇文章称:“2016年起,武汉市教科院启动‘武汉市中小学精品慕课平台’。2018年寒假活动里,吴家山三中、吴家山三小、吴家山二中分别获得学习总量全市第2名,第4名、第10名的成绩。在高校,据悉,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必须以慕课形式申报。这就是说非慕课课程不能申报省级与国家精品课程。姑且不论以慕课来衡量“学习总量”是否科学,与精品课程挂钩的规定是否有违教育规律,但此规定加剧了许多学校的教学管理者与一线教师的慕课崇拜心理,促使许多学校对慕课趋之若鹜却是不争的事实。慕课=精品课程=政绩或教绩。如果这种新的等式成立的话,将来很难说慕课会不会成为衡量一所学校优劣高低、一个教师优劣高低的标准!假如教师都以上镜头拍慕课为荣,那么还会有多少人脚踏实地地在真正的课堂教学里探索与实践!

由此,我想起了王步高教授。慕课”这个概念是我在2015年的首届大学语文论坛上第一次听王老师说的。王老师生前给我的邮件曾这样写道:“最近清华大学提名我为第一个通识教育特聘教授、全国慕课优秀教师……,下学期我的唐诗鉴赏也将拍摄成慕课,2018年再拍摄诗词格律与写作,共5门。”说实话,我当时不赞成王老师这样热衷于拍慕课,一来是担心这位老先生透支了身体,二来我不明白这到底有多大意义(湖北大学大学语文教研室就放弃了慕课的拍摄,当然相应的经费也就没有了)。我曾劝告他:悠着点,毕竟年纪不小了。不期然一语成谶。过重的工作负担夺去了他的生命。他本可以为深爱他的清华学子、为心爱的教育事业做更多的贡献,却走得如此匆匆!

《大家文摘报》201872713版(《〈我在北大当教授〉北大学者访谈故事集》连载三)载: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柳彬说:“我知道很多工科院校现在上数学课都用PPT,但我认为讲数学课用PPT不好,因为没有给学生留出反应时间。所以到现在为止,无论就给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上课,我都坚持写板书,一边推导,一边讲解,一边观察学生反应,一边调节讲课进度和内容,力求让学生多理解掌握。”我想这样的教师可能不会去赶慕课一类的潮流,更不会让学生放弃纸质阅读转而以手机代之,也不会让学生以电子作业取代手写作业。那么在信息化智能化的今天,我们应当怎样去评价他们?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管理登录∣   网站访问量:6187220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