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学术揽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揽胜

毕耕:《汉字大省的汉字传播人》序

作者:毕耕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370 次   更新时间:2022-2-27 文章录入:珍珠鸟


忆往昔峥嵘岁月,河出图,洛献书,圣人则之仓颉先师依类象形创文字;看今朝改革开放,前追古,后启新,文明再造,汉字传人呕心沥血谱华章。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迄今已有逾六千年的发展历史,并历经了从甲骨文、金文、籀文、篆文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多种形态演变过程,是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与智慧结晶。它既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符号形式,又是传统文化发展传承的重要载体;既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语言纽带,也是东亚地区唯一通行的国际交流文字。在古代的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琉球群岛和蒙古,以及位于婆罗洲的兰芳共和国,汉字都曾是这些国家的官方书面规范文字,还有国家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创制汉字,从而形成了历史悠久的“汉字文化圈”。

河南省位于中原腹地,雄踞黄河两岸,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既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发祥之地,也是方块汉字的滥觞之源,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河南堪称汉字大省,在这里既有甲骨文发现地殷墟安阳,也有《说文解字》作者许慎故里漯河,还有多次举办世界汉字节的字圣仓颉故乡鲁山,以及最早出现文字刻符的舞阳贾湖遗址和登封夏文化遗址等。除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之外,还有无数从事汉字研究与传播的专家学者以及业余爱好者等。无论是在安阳、漯河、鲁山等地,还是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大、安阳师院和平顶山学院等高校,都有许多来自民间和官方的汉字传播人。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在汉字文化研究领域勤奋耕耘,默默奉献。然而,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导致这些汉字传播人往往不为世人所知,其研究成果也难以得到推广和普及,这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

虽往者不可谏,但来者犹可追。如何讲好汉字故事,普及汉字文化,把河南这个汉字大省建设成汉字强省,进而促进中原地区的文化发展和社会繁荣,这个问题早已摆在了当地党政部门和社会公众的面前,必须尽快拿出具体明确的答案。有鉴于此,我认为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构建汉字文化的传播体系,大力发掘汉字文化内涵,重筑汉字文明高地,让广大人民群众可以近距离切身感受到汉字的厚重历史与无穷魅力。要把汉字传播这个极具时代性和历史意义的文化事业普及开来,必须注重整合官方与民间的力量,形成资源优势与巨大合力,同时采用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包括组织学习、会议宣讲、媒体报道和文艺展演等。尤其要注重宣传那些在汉字文化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汉字传播人,把他们的感人故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传播到千家万户,做到妇孺皆知、人人景仰,进而使人们增进对汉字文化的了解与认知,并积极投身到汉字传播的事业之中,从而形成人人懂汉字、个个说汉字的新局面,最终把河南由汉字大省打造成为汉字强省。

作为一个语言文字工作者,我很高兴地看到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刘立成教授、奚青梅教授领衔的课题组不仅成功申报获批了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8年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汉字大省的汉字传播人”,而且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项目组先后在河南省内选取20名成绩突出的汉字传播人,并首先联系到其中部分有影响者,采取专题访谈与通信方式,详细了解他们是怎样与汉字结缘、如何传播汉字文化的有趣经历与生动故事,最后编辑成读者诸君手头的这本书。此外,课题组还计划以此为基础逐步拓展,在后续工作中寻找100名各类汉字传播人,依次编辑出版五辑《汉字大省的汉字传播人》,然后再逐步向全国全世界进军,在更大范围内寻找汉字传播人,并传播这些人的先进事迹与突出贡献。这不仅是以实际行动响应河南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号召的生动实践,而且对进一步传播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由此可见,河南省社科联批准这个项目实在是英明之举,而该项目组的实践探索与宏伟计划更是令人钦佩,值得点赞。

在我个人看来,项目组计划编辑出版《汉字大省的汉字传播人》系列丛书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除了反映目前河南各界对汉字文化传播所取得的成果之外,同时还具有向社会进行宣传引导推广普及的作用,并可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重要的启示借鉴。也就是说,无论是党政部门社会组织和高等院校还是汉字文化传播者等,都要立足于弘扬民族传统、传播汉字文化的思想理论高度,面向全省、市、县、乡的各级领导干部、大中小学师生和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宣传河南建设汉字大省、汉字强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过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将来的发展规划,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汉字文化的传播工作。至于宣传普及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包括向各级领导干部、大中小学校、相关研究者和广大群众赠送书籍资料,开展学术报告、专题讲座与读书分享会,通过报纸、杂志、网络、手机和各种移动终端发布信息,或是电台、电视台制作专题节目,以及在文化广场塑造汉字传播人雕像等。只要做到通盘考虑整体规划通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就一定可以产生良好的示范带动效果,实现汉字文化的广泛传播。

多年以来,我和项目组成员时有接触,特别钦佩他们孜孜以求潜心学问的苦干精神,赞叹他们是一批致力于文化传播的时代先锋。该项目负责人刘立成教授具有30多年从事新闻采访教学的丰富经历,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新闻作品获得过省部级以上奖励,负责策划写作的《洪涝》一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承担“湖北省气象公共传播体系建设与防灾减灾研究”(湖北省科技厅项目)、“气候资源产权制度研究”(中国气象局软科学课题)、“气象部门网络形象塑造与管理研究(中国气象局软科学课题)与“湖北近代海关气象观测史研究”(湖北省气象局软科学课题)等课题10余项。项目组其他成员也分别主持和承担过“河南省区域经济可持续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研究”、“资源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课题研究,并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过《构建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等重要文章,受到学术界的广泛欢迎和好评。其研究团队实力之强大、成果之丰硕,由此可见一斑。

适逢本书即将面世之际,我有幸提前拜读大作并乐为之序,期待项目组今后再接再厉多创佳绩,为新时代文化建设再立新功!

                

                      2020年12月12日谨

 

(毕耕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中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美国普度大学访问学者、湖北省社科联委员、武汉市社科联委员、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管理登录∣   网站访问量:6144095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