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写作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写作论坛

周治南:寻找科学的春天

作者:周治南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3227 次   更新时间:2018/1/11 文章录入:珍珠鸟

   

2017年岁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我的老同学刘九州按照以往惯例征集“寻春”诗。征诗的范围为同学群。首先,他自己以身示范,先写了一首“寻春”领航诗,自谦为“抛砖引玉”,诗曰: 

题:《五律.寻春》 

刘九州 

寻春知有处, 

野渡逸贤亭。 

远山雁列阵, 

近水鸥成群, 

云动剪倒影, 

风静裁波纹。 

最爱杨柳枝, 

已然悄泛青。 

   王晓红,我在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73级就读时的同窗,原武汉师范学院(现湖北大学)王立中副院长之女。王院长为学院的发展呕心沥血,却在文革期间受到红卫兵冲击批斗,百思不得其解,不幸自缢身亡。那时的王晓红还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初中生。后来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被下放到荆州地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段痛苦的经历使他变得坚强、成熟起来,在农村接受改造很是成功,被推荐选拔上了大学。毕业后“哪里来哪里去”回到荆州,在中学执教,直至退休。 

每年每年,每到她父亲忌日,他们家人都要到她父亲离世的地方缅怀、默哀。2017年119日,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在湖北大学图书馆召开年会,这个偶然的机会让我们碰巧见了一个面。这时候,我才得知她父亲的非命际遇,对这一段不堪的历史深感痛惜,对她在失去父亲的境地下顽强生存拼搏,工作有成就,家庭很和谐,子女有作为,在学校是先进工作者,在家庭有贤妻良母范,深感敬佩。


图片:作者与王晓红同学在一起

我们华师中文系73级毕业生属于文革期间的工农兵学员,2016年举行了一个毕业40周年同学会,期间建了一个微信群。由于群中文革式话语不绝于耳,红色恐怖悚然,本人深感不适,主动退出了该群。 

借元旦喜气,同学们在群里征诗寻春、寻趣,刘九州教授的诗开宗明义:寻春知有处,野渡逸贤亭。我所理解的意思是:我们到哪里去寻找春天呢?不妨到逸贤亭这里来走一走、瞧一瞧,你就心领神会了。接着描写了逸贤亭周遭世间万类竞自由的动人景象。当高纬度地区还是酷寒严冬的时候,那里的杨柳已经含苞怀春了。寻春当然是在寻求这样一种自然温馨的境遇和感觉。由于在同学群里曲高和寡,此时此刻,在同学群里随声唱和的王晓红想到了她的同学——离群索居的我,于是又通过微信私聊方式转发了一个征诗启事,向我个别征诗。咋一读来,我以为是王晓红同学出题征诗,心怀感激,一者感谢王晓红同学还没有遗忘不才,却之失礼,二者感念王晓红同学之身世,有一种强烈的共鸣在驱使,于是应征和韵,不怕贻笑大方!我所回应的拙句如下: 

  

题:《应征寻春诗》 

周治南 

福地有华庭,  

凭栏望行云。  

极目桥城远,  

有仙倚亭吟!  

   

仰观天承运,  

俯听佛祈年。  

暖冬悄然逝,  

杨柳报春情。 

 

由于我误把所应之人当成了王晓红,所应之诗当然地映射出王晓红同学的身世与身姿,成为拼接意像的基本元素。

句中所言福地华庭,是我的栖息住所,地处武汉市汉阳区归元寺近旁,托福归元寺,所以楼盘命名冠以“福地”二字。该建筑仿造哥特式洋楼建筑风格,尖塔高耸,美观耐看,用“华庭”落脚名副其实。 

我是在家里收到王晓红同学征诗邀请短信的,应征的诗句,当然就从家里说开去了。在自家阳台上凭栏远眺,桥城(武汉)尽收眼底,天空云遮雾障,令人遐想联翩。  

极目桥城远,有仙倚亭吟:桥城,武汉的新别称,长江汉水两江际汇,东西南北湖水罗织,大桥小桥鳞次栉比,梁桥索桥霸气争雄,桥,也是改革开放以后武汉的一大特色和骄傲。把目光从桥城移开,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仙倚亭吟!我的同学身处逆境,心胸豁达,奋斗不息,孜孜以求,年过花甲,卓尔不群。其貌其品,其言其行,仙风道骨,气概非凡。她的超凡脱俗,只有一个“仙”可以概括!亭即逸贤亭,象山风景区的一道景观建筑,寻春诗征集人在逸贤亭吟诗,或在逸贤亭景观照面前秀句。我写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武汉看过去,似乎看到了浮现在远方的同学诗意中的逸贤亭,足迹飘忽不定的仙客在那里浅唱低吟、直抒胸臆。我们都受到文革的戕害,我们都是同命鸟,在福地华庭与“逸贤亭”之间因为征诗活动而存在遥相呼应,抑或是一种心心相印。王晓红同学此时此刻是不是在逸贤亭旅游观光,尚不可知(后来搞清楚了,观光者其实是华中师大文学院刘九州教授)。我曾听她讲过,他父亲留下了一笔遗产,他们姊妹几个共同商议,这笔钱只能共同使用,不能瓜分,这样可以促成他们公款公用,经常团聚,骨肉之间不离不弃,永不割舍!现在都退休了,拿着这笔钱四处旅游就成为他们间的寻常惯例。不管怎么说,此时的她即使不在逸贤亭实地游览,至少也是在这个景观照片之前思绪频飞。我这样想。  

仰观天承运:我们家住在福地华庭顶层,夸张地说,抬头可以看得到天公在天庭布道,指挥四时有序运转、世道井然运行。这里借奉天承运词义引申,寓意“顶层设计”、“治国理政”、“科学发展”等光鲜辞令,冀望开启“新时期”,践言“新作为”,从小康到大有,实现“中国梦”!

俯听佛祈年:在福地华庭的顶层俯瞰下面,可以听到归元寺念经礼佛、祈祷太平盛世、吉祥如意、人寿年丰的佛事声浪。此处借佛说事,意在表达人民的心声与期许。  

  暖冬悄然逝,杨柳报春情。说环境的严酷,多用“寒”,譬如酷寒、苦寒、严寒一类,我在这里用了“暖冬”一词,是从科学的角度揭示着我们环境破坏的严酷程度与治理任务的艰巨,没有褒义。天不再蓝,水不再清,冬不再冷,夏却更热,“暖冬”其实是工业化前期盲目发展的后果,各国科学家都在疾呼:人类正在毁灭自己!我们更需要科学领航,需要保护环境,需要节制欲望,保持可持续发展。全世界都在觉醒,我们亦然。科学的春天来啦,这个口号从改革开放的初期就喊起,一直喊到现在,尽管声嘶力竭,却总是有名无实!国家实现了跨越式经济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经济发展的背后,我们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与生态代价。前届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深刻反思。来到新时期,国家又进一步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规,进行了一系列硬性规定,譬如,严格控制产能和排放,破坏环境被送上了法庭,处罚企业之多,罚金之重,史无前例,洋垃圾也被严词拒之门外了,这些都是很好的兆头。治理环境、改善生态不仅存在质量意识,而且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化的指标体系,完成了经济发展从重视数量到重视质量的历史转型。用“杨柳报春情”作结,不仅寄托了我们对环境治理的的忧思,也是对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点赞与期望。科学的春天已经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就像杨柳孕育芽孢一样,我们已经看到了她朦胧的身姿。 

我不善写诗,因为不够热情,没有激情,缺乏灵感,麻木了诗情。中国人写诗,受《诗经》的影响最深。诗经传世佳品,都是“风”“雅”之作,“颂”品高亢一时,大多腐朽短命,后人多不诵读。尽管如此,在中国,“颂”这种诗风依然我行我素,延绵不绝,尤以文革为最。古之颂品,大多在祭祀场合为祖先歌功颂德;今之颂歌,直接歌颂的是“舵手”“红太阳”“大救星”,喋喋不休,花样翻新,不断地刷新着个人崇拜的历史记录!呜呼,诗文风雅千古事,颂歌高亢一时兴。只因斯文遭扫地,所以寒蝉不发声! 可喜的是,歌功颂德、政绩工程正在被觉悟的人民绑缚到历史的耻辱柱上; 法制建设、打虎拍蝇、简政放权、信息公开、服务型政府、市民监督热线等执政为民的新理念、新举措正在深入人心,正在颠覆着不接地气的“颂歌”模式!治国理政政绩卓越,不是不值得称颂,只是要凭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不是“朴素的阶级感情”!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 ∣ 网站访问量:6546254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鄂ICP备2024075036号-1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