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大语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大语博客

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的语用学分析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次数:2254 次   更新时间:2015-8-20 文章录入:

  要:分析2003-2012十年“两会期间答中外记者问的语料可以发现,语言功底深厚的温家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充分运用了话语交际的合作和礼貌两大原则中的诸多准则,为话语分析提供了杰出的示范文本。

关键词:温家宝;问答;语用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 H136.4               [文献标识码]A


             Pragmatic Analysis of  Wen Jia-bao's Press Conference

ZHANG Jian-Ping,  WANG M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ubei Univ.of Tech. ,Wuhan430068,China)

AbstractBy analysing the corpus of "Two Sessions" from the year 2003 to 2012, we can find that  Wen Jia-bao, who is blessed with language genius, has fully applied many principles of cooperation and courtesy in utterance communication, thus setting a remarkable example of utterance analysis for us.
Key words:Wen Jia-bao;questions and answers;pragmatics;analysis.


    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交流形式,记者招待会在语言使用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和语用特征[1]。本文拟以温家宝同志担任总理时,在2003-2012十年“两会期间答中外记者问为基本语料(以下简称语料),分析其中语用原则的体现。

    为了保证话语交际的顺利进行,人们在话语的交际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


1.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是指交际双方为了使交际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而应遵守的基本准则。具体来说,它包括关联准则、真实准则、适量准则、简明准则和守序准则[2]。综观温家宝的历届答中外记者问见面会,我们认为温家宝的绝大部分回答是遵守了合作原则的,否则在会议过程中和结束后就不会有不间断的雷鸣般的掌声。

1.1 关联准则

关联准则要求所说话必须与交谈目的相关,也就是要切合话题。在温家宝答记者问的现场,我们可以发现他的很多回答都体现了关联准则。例如2005[3]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记者对反分裂国家法存在误解,甚至问出“中国是不是要建设一支能够打得赢的军队”这样的问题。温家宝立刻意识到记者担心的是军费问题军事力量问题,于是回答:至于你谈到的中国军事力量的加强,我想在这里多讲两句。我们不得不佩服温家宝过人的理解力,将记者语境蕴含的问题推断出来并进行关联回答。另例如2011[4]回答香港有线电视记者的问题时,温家宝在回答完毕记者的提问后,加了一句:对不起,我想利用这个时间还想回答一个你没有提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十二五”规划制定过程中,在香港有一种舆论,说香港“被规划”了。我想在这里再次强调,我们将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认真执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严格遵守基本法。中央制定的“十二五”规划都是支持香港的发展,中央的规划绝不会代替香港的自身规划。后补的这一段话与提问的主题是密切相关的,既强调了“十二五”规划纲要把港澳单独列为一章,也澄清了舆论的不可信,充分体现了会话的关联准则。

1.2真实准则

真实准则要求所说的话必须真实可靠,不能说假话,不能说根据不充分的话。这是对会话“质”的要求。温家宝答记者问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有理有据,用法律和数据说话。例如2003[5]香港凤凰卫视记者提问:

熟悉您的人都说您是一个重视事实、也非常注重数据的人。麻烦您告诉我们,在目前中国国情当中,有哪些数据您认为是最为可喜的?有哪些数据最忧心、牵挂和关注的?温家宝回答:瑞士前驻中国大使曾经说过我的脑子像 computer(电脑),我的脑子里确实装了许多数字。这些数字有使我高兴的,也有使我忧虑的。

接着便列举了一串说明例子的数据,让人不禁感叹当好中国的总理不容易。

1.3适量准则

适量准则要求所说的话必须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既不能不足,也不应冗余。这是对会话“量”的要求。由于每年的记者见面会时间有限,所以要求每位记者的提问限于一个,而温家宝的回答也体现了适量准则,对于违规提了两个问题的记者,往往一个详答一个简答。例如2004[6]新华社记者提了两个问题,温家宝说:你违反规定问了两个问题。但是我觉得你第一个问题问得很好。......至于你第二个问题,我还是想回答,但是我用很简短的话来回答。这就是适量准则的完美体现。

1.4简明准则

简明准则要求所说的话必须简明扼要,有条不紊,不能晦涩、啰嗦、混乱、有歧义。这是对会话“方式”的要求。关注温家宝答记者问的人们会发现,他习惯用一些总结性的话来概括所要讲的内容。例如2003[5]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问到的政府施政纲领时,温家宝回答:

我曾经把今后的工作概括为四句话。第一,实现一个目标;第二,抓住两个关键环节;第三,解决好三个重大的经济问题;第四,推进四项改革。之后,他又接着回答:我又想了24个字,就是为了保证这些任务的完成,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原则:城乡协调、东西互动、内外交流、上下结合、远近兼顾、松紧适度。

这种概括性的语言简明扼要,便于记忆和理解,充分体现了简明准则在会话中的语用。


1.5守序准则

守序准则要求所有参与谈话的人必须按发话人的话语提示、情态暗示或根据发话人所谈的内容的需要,积极而有序地接话。温家宝答记者问除了擅长列举数据外,还有一个特征是分条列举。用“第一第二第三”的方式回答既显得有条理又遵守了守序准则。例如2007[7]香港经济日报记者向他提了三个问题:

一是对香港回归十年以来的表现,总理有什么样的评价?二是总理对香港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希望?三是总理认为香港在国家未来的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而温家宝的回答则很好体现了守序准则,第一段回答记者第一个问题,第二段回答第三个问题,而第三段则回答第二个问题。虽然看似没有严格按照记者的提问顺利来作答,但是总理的回答更符合逻辑,体现了其作为国家总理应有的素质。


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是指在话语交际中,交际双方所应遵守的社会礼貌规范。遵守礼貌原则是保证谈话顺利进行并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条件。有时候为了遵循礼貌原则而不得不违反合作原则。Leech(1983)认为发话人违反合作原则把话说得间接,乃是出于礼貌的需要。他进一步提出了制约人际言语交际的六条礼貌准则,它们分别是: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2]

2.1 得体准则

在温家宝答记者问的过程中很好地体现了得体准则。比如,在每届回答记者提问前,他都向记者表示感谢。作为一国领导人,在回答记者提问前,他首先向记者朋友们问好,感谢他们的参与,也感谢全国人民对“两会”的关注,体现了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没有任何命令和权威式的语言。因此通过这种开场白,总理拉近了他与众记者及全国人民的距离,这也使得整个答记者问能够在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开展。此外,答记者问时常常会遇到曲解中国国情的尖刻提问,温家宝的回答则大方得体。例如2010[8]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提问:  

最近有一些外国企业抱怨说目前中国的外商投资环境不如以前这么友好,最近谷歌表示要退出中国市场,去年中国逮捕力拓公司4名员工也引起了担忧。总理,您对这两个事件有什么看法呢?将来中国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让外国企业放心?

温家宝回答:

其实你说的情况和每年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并不完全符合。但是,我还是愿意回答你的问题。

这就是一个领导人在遇到尖锐问题时应有的气度和得体的反驳。

2.2 慷慨准则

每年的答中外记者问都会持续到十二点以后,2012年的见面会持续时间最长,甚至到一点多才结束,原因就是温家宝在原定的时间后都会主动要求多回答几个问题,这就是礼貌原则中慷慨准则的体现。例如2003[5]温家宝在回答完香港凤凰卫视记者的问题后表示:我非常希望跟大家交流意见,因此,破例再给一个提问的机会。类似这句的话,温家宝几乎每年都会说,每年的记者招待会也会超时,但是总理都会坚持三个小时回答各国记者的提问,毫不敷衍。

2.3 赞誉准则

2006年[9]台湾人权新闻通讯社一记者言辞亢奋地说:我们今天的工业发展得再好,假如连民众吃的水都有问题的话,总理先生,你将来的丰功伟业可能就化为乌有了。很显然该记者的问题是欠缺礼貌的,但温家宝的回答却显得非常有礼貌:您用极大的勇气得到了一次发言权,而且你问的问题十分重要。首先在称谓上用了汉语的敬称“您”,即使总理无论是在年龄上还是职位上都比对方要高;其次遵从礼貌原则中的赞誉准则,对记者不太礼貌的问题表示感谢。鲜明的对比反衬了温家宝的亲和力。另如2003[5]人民日报记者问温家宝:新一届政府在五年任期当中,准备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制定什么样的施政纲领?温家宝答道:我认为这是一个总理今天应该认真回答的重大问题。温家宝在这里依然是采用了礼貌原则中的赞誉准则,对该问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4 谦逊准则

2004年[6]中央电视台记者问刚刚就任一年的总理如何评价过去的一年,温家宝先是简要地回答了一下2003年的成绩,但紧接着他就表示:成绩只是表明过去。接着展望了接下来更加艰巨的任务,提出了希望,表明了信心。这些都体现了总理为人相当谦逊,体现了会话中礼貌原则的谦逊准则。

2.5 一致准则

礼貌原则中的一致准则要求会话双方应该问有所答、答有所问。面对友善正面的问题,温家宝的回答也基本遵循了一致准则。例如2010[10]德新社记者提问:

大国也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中国现在正在崛起,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在应对全球挑战以及政治、安全、经济等领域的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我们了解,在中国政府内部也在就该问题进行着积极的讨论。我想了解,中国是否有这个能力以及意愿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的作用?

温家宝意识到了记者是想问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所以给出了答案:

你的问题问得还是比较平和的。实际上现在在舆论上,已经出现了“中国傲慢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必胜论”的观点。你给我一个机会阐述一下我们是如何对待自己的。

接着从四个方便阐述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温家宝毫不避讳记者的问题,甚至主动说出了世界上更为激烈的舆论,按照一致准则阐述了中国的对外政策,让记者信服。

2.6 同情准则

2011[4]答记者问的最后阶段,温家宝说:

最后,在座的有日本记者吗?我想说几句话,我不是让你提问。三天以前,日本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地震灾害,给日本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想借此机会,向在这次灾难中遇难的日本人民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全体日本人民表示诚挚的慰问。中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们感同身受。在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的时候,日本政府派了救援队,并且给中国以物资上的支援。我们的救援队昨天已经到达日本,我们运送的救灾物资也到达了日本。我们将根据日本的需要,愿意继续提供必要的帮助。请你代为转达。

作为中国政府的领导人,温家宝秉着礼貌原则中的同情准则,对日本大地震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和诚挚的慰问,同时出于人道主义精神表示愿意持续提供援助。这是礼貌原则的体现,也是温家宝内心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毫不矫揉造作。


本文主要是结合语用学中的相关理论对20032012年温家宝同志担任总理期间在“两会”后答中外记者问的会话内容进行了分析,是运用语用学理论对我国政治语篇进行分析的一个尝试。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只要兼顾了书斋与社会,就会获得无限的活力,就会发现取之不竭的资源。但同时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上述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记者们和温家宝之间的每一个问答,这就表明上述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印证了当前国际国内语用学界对上述理论进行修订、改进及发展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王静.中外记者招待会用语特征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2001,(3).83-88

[2]邢福义,现代汉语[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35442

[3]新华社.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N].人民日报, 2005-3-15(1-2)

[4]新华社.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N].人民日报, 2011-3-15(1-2)

[5]新华社.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N].人民日报, 2003-3-15(1-2)

[6]新华社.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N].人民日报, 2004-3-15(1-2)

[7]新华社.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N].人民日报, 2007-3-17(1-2)

[8]新华社.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N].人民日报, 2010-3-15(1-2)

[9]新华社.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N].人民日报, 2006-3-15(1-2)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管理登录∣   网站访问量:6238375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