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大语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大语博客

师生与共同缘文驰想

作者:杨建波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660 次   更新时间:2019-4-12 文章录入:珍珠鸟

语言,是语文的本质特征,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而文学恰是语言的艺术,经典文学作品更是运用语言的典范。故大学语文教材所收范文绝大部分是经典文学作品或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就理所当然。

语言为师生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间。想象之于文学、想象之于语文课的重要性有两点:一、文学以语言塑造形象,但文学的形象是间接形象,它不能直接诉诸于人的视听感官,必须经过一个中间环节才能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个中间环节就是想象。想象,是一个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像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包括创造性想象和再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是不依赖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想象,作家进行创作运用的就是创造性想象;而再造性想象则是依据语言、文字等所提供的“再造条件”进行的想象,读者阅读作品时进行的就是再造性想象。夏丏尊、叶绍钧在《文心》中说:“作者把经验或想象所得的具体事物翻译成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者却要倒翻过去,把白纸上的黑字再依旧翻成具体的事物,这工作完全要靠想象来帮助。”(夏丏尊 叶绍钧  开明书店1949 

中国的文字虽是象形文字,但其形只是事物的原始形态和抽象形态,而且经过几千年年的变迁,不是专门研究古文字的人,已很难辨出它所表示的“形”。故汉字本身只能引起形象感,没有形象性。读者在阅读具有形象感的文字时就得依靠这个再造想象,即“缘文驰想”。 受文本语言的刺激而展开的“缘文驰想”,想象空间也比视听艺术要广阔得多,因为语言艺术具有突破读者自身的限制,又可以不受任何自然时空限制的独特魅力。

二、一个人利用再造性想象复呈表象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在对作品进行再创造再评判的过程,即是从感性向理性升华的过程。没有调动想象力的阅读,不能通过有限的文字读出象外之象、言外之意的阅读是浅层次的阅读。可见想象是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作品的内涵与思想,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绕不开的环节。

大学语文教师应当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讲授文学作品,教师自己必须先想象出相应的画面,才能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情景中去。情感推动想象,想象加深情感。想象借情感的推动得以活跃,情感借想象之活跃得以抒发。因此没有插上想象翅膀的语文课,师与生必定没有与作品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没有进入教材、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的状态,也感受不到作品的语言美、情感美、思想美,其课堂也多呈现出僵化、呆板、昏昏欲睡或开小差的状况。

这些年,多媒体得到了普及,老师们上课普遍运用之。但多媒体在给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遏止了学生的想象力。文字原本有着比音乐、图画、影视剧广阔得多的想象空间,所谓 “言有尽而意无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也。多媒体由于大量使用音乐、图片、影视剧片断等,故而固化和定格了文字描绘的画面、情景,冲淡了阅读文本时被调动起来的激情,削弱了沉入语境获得的快感和因文字的魅力所引起的冲动,束缚了本可以驰骋遨游的想象力。

作为大学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大学语文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多媒体对数据的堆砌和对图片的展示上。必须让学生学会把语言符号变成可听可视的具体形象,进而对形象进行再创造,再进而对作品所反映的生活进行再评价。 “因为艺术的思想是埋藏在艺术形象之中,不是附加在艺术形象之外。所以作为想象的刺激物和认识物的对象——艺术形象,当它被欣赏者所‘丰富’的时候,同时也就是它被深刻认识的时候。”(王朝闻《一以当十》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 “正是在这种‘再创造’ 的精神活动中,欣赏者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和体验着艺术形象,并且发现或者发掘出艺术形象的思想内容。”(王朝闻《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 1981年)足见,想象正是向高层次阅读推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美学手段。

学生对“想象”的论述十分精彩:“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虽只隔‘一丝’,但是前者只是及‘皮’、及‘表’,后者却是‘入筋肉’、‘沁骨髓’。虽只是那‘一丝之隔’,但要想穿透这‘一丝’,却实属不易,而想象,正是从‘表皮’进入‘骨髓’的媒介物。”“老师要求我们阅读时发挥自己的想象,这种方法的确有效。在阅读时,我们能从文章字面上的内容来构想出一个与之相应的环境,然后身临其境地去体味作者的用意,就象进入了角色一样。有时还闭上双目,细细品味。”“就象一个美丽的女子本来就风情万种,经过精心的化妆后在适当的灯光下能拍摄出倾国倾城的相片一样,文学作品本来就很美,我们和杨老师一起插上想象的翅膀,飞翔在文学艺术浩瀚无垠的海洋上,用我们的想象力为一件件艺术杰作化妆,使它最富有魅力的部分得到展现,大学语文的真正乐趣便在此得到了体现。”想象,就是为了“构想出一个与之(作品)相应的环境”,“使它最富有魅力的部分得到展现”。当然语文教材的体裁与题材丰富多样,想象这种心理活动与教学手段主要适用于以塑造与描写形象为主的文学作品。

巴尔扎克说:才能最明显的标志,无疑就是想象。想象着就意味着体验着、思考着、改造着、创造着。让学生与我们一起想象吧,那样学生就能品尝到体验、改造、创造的欢乐与激动,语文课就再也不会是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的休息课,而会“是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修养、激发爱国热情的另一种形式的美学课”。(学生语)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管理登录∣   网站访问量:6187807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