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学界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界动态

实现大学语文与人文通识教育无缝连接

作者:周治南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932 次   更新时间:2021-11-3 文章录入:珍珠鸟

 


 由湖北大学文学院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杨建波教授主编的《大学语文论丛》第一辑已经付梓成书了。这是大学语文教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大好事!《大学语文论丛》的问世,有利于深化大学语文教学研究,有利于加强大学语文学科教育,有利于推动人文通识教育渗透教学。

 

一、有利于深化大学语文教学研究

 

在众多大学学科教育中,大学语文遭受冷遇,不受重视,有点像弃儿。我们感谢湖北大学领导义无反顾地收养了这个孤立无援的弃儿,为湖北省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创造了优厚的成长条件。特别是湖北大学文学院,他们呕心沥血,甘当保姆,呵护备至。湖北大学文学院为我们配备了强大的学术带头人。先有张国光、忆肖教授披荆斩棘,后有杨建波教授劈波斩浪,再有石锓教授继往开来,湖北大学语文研究会才有今日骄人的成就,成为全国大学语文研究界一支学术能力强盛、教研成果厚实的劲旅!我们衷心感谢湖北大学、湖北大学文学院的无私奉献!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我国高等教育有一种重理轻文的倾向。华中科技大学的前身是一所纯粹的工科大学,前领导杨叔子先生是国内大学人文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这使我想起了人民日报记者龚达发同志采访华科大之后所撰写的一篇题为《人文之光照耀科学摇篮》的专题报道,在国内高等教育界影响深刻,由此推而广之,呼应之声鹊起。时至今日,大学人文通识教育已蔚然成风,华中科技大学是我国现时大学人文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的主要策源地。大学语文是人文通识教育中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开发前景极为广阔。现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独具慧眼,与湖北大学语文研究会联手创办人文教育基地,共同推出了《大学语文论丛》教研文集,在大学人文通识教育领域,算得上强强联手,在刷新大学人文通识教育方面独树一帜,可谓出手不凡。

当前,大学语文教育仍然误区重重,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亟待深入。《大学语文教学论丛》为我们的研究与教学活动开创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

唐代教育家韩愈有一个“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的说法。旧社会的儒家教育,只有读经教育,歧视语文教育,视语文能力为“小学”,把“修齐治平”列为“大”务,所上的其实仅属于思想政治课和历史文化课,不是语文课,读书人语文能力的养成是思政教育的副产品。不管是读圣经、佛经、四书五经或者其他什么经,单纯的读经教育都是最传统的也是最落后的教育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不接地气,不切合语用实际,培养的大多是一些只会咬文嚼字、做八股文章的老古董,西方称其为“原教旨主义”。语文学科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这是学生走向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自立能力。语文教材选文浸透人文精神,具有精神成人的教育优势。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利用学科渗透原理,恰到好处地兼顾了人文通识教育。当大学人文通识教育呼声高张的时候,当语文教育成为通识教育最佳载体的时候,现代语文教育本身有可能进入一个新的误区。处理好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的关系至关重要,语文教育和通识教育血肉相连、相辅相成,不能厚此薄彼,要用大学语文教育带动人文通识教育,切切不要用人文通识教育取代大学语文教育。提倡阅读红色经典、阅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没有错,是大学语文的应尽义务,但不是主责,不能因此喧宾夺主、唱衰语文!

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提升语言文字运用技能,我们不能舍本求末,更不能本末倒置。比如说:把“大学语文”更名为“思政语文”“人文语文”“国学读本”“大学国文”的提法就不够妥帖,值得商榷。应该把语文和思想政治课程、历史文化课程、文化比较课程严格地区别开来,把作为必修课的大学语文和相关性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区别开来。

语文技能主要指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阅读和写作能力。大学语文应与中小学基础教育相区别,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语用实践方面,包括生活语用和职业语用,包括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建立语体语用感受,追求语言运用的合理性、合规性、准确性(甚至是精确性)生动性和深刻性。

目前,语言文字运用情况乱象丛生,包括:不良或不规范的网络语言泛滥成灾;电子输入胡乱通假(手写输入形近字相混,拼音输入同音字相混,语音输入方普相混);受民粹主义影响,语言文字返祖现象突出(繁体字、文言格式有所抬头);生搬硬套外来语汇(如“内卷”一词的引进);逻辑性语病严重;中西文混排格式规范化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一些知名大学领导发言也错漏百出,何况学生。学生语言文字能力修养亟待提升,语文教学研究亟待深化。

大学语文应该语文学科教学与人文通识教育渗透教学双管齐下,一箭多雕,一举数得。

 

二、有利于加强大学语文学科教育

 

大学语文学科虽然至今没有教育名分,但其教育目标的定位是明确的、可操作的、被长期的教学实践所证实了的,大学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在基础教育语文学科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学科教育所依托的主要教学手段主要包了括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口语运用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语文以学习语言为本,不能舍本求末,本末倒置。强调通识教育没错,但不能因此挤压语文学科教育。

1.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人们获取新知、不断自我完善的重要能力。阅读是精神的源泉,是创造的源泉,是提高生活和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的形成是不断加强阅读实践的结果。将学生领进阅读之门,是语文教师的首要职责。

2.写作教学。写作是人类思想活动的外展,是人类社会精神家园的建筑材料,是社会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传播知识、创造财富、实现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开启和提速,写作已然成为现代人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是语文教育的一个不可旁落的教学目标。

3.口语运用能力培养。叶圣陶解释“语文”,认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口语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交流方式,口语也是工作环境中频繁应用的交际语言与工作语言,包括使用普通话、口头汇报与工作报告,讨论、洽谈与辩论,专业语汇、交际辞令和礼貌用语等,成熟的口语表达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口语教育也是大学语文教学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

 

三、有利于推动人文通识教育渗透教学

 

渗透教学是指利用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彼此兼顾的教学方法,也称学科融合。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和生活具有重合性。语文教学因此具有多向度特征,开展大语文教学实践,大学语文老师要当好“全科教师”,“全厨料理”,实现多学科渗透,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生信念、道德观念、价值体系、形成世界观,积累人文常识、科技常识和生活常识,教导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走进社会、融入社会,语文教育与通识教育浑然一体,在语文教学中兼顾通识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一种责任,责无旁贷。

多学科渗透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利用大语文教学特性可以互为推动、实现一箭多雕的教学效果,说话写作是经验的体现、是思想的外显,知识面越宽、经验越丰富,学习语文就会水到渠成,效果最佳,即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学习从来都是和个人的成长相结合的,个人的成长经历可以加速语文的学习效率,语文的学习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进度。语文说到底就是在打造个人的学习能力,适应学习型的社会。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渗透教学主要包括:

1)社会生活教育渗透。其一称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其二是道德教育,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三观教育。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具有正确的应对能力,为社会的文明进步添砖加瓦,做出个人应有的贡献。

2)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包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通过国学经典阅读,领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精髓,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国际理解教育(利用外国文化、文学作品阅读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之间的人们相互了解,相互包容,促进和平,加强合作),审美教育(含人性美、社会美、自然美、语言美,以及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服饰、书法等其他形式美),等等。

3)科技常识教育渗透。很多人爱把人文和科技对立起来,就像把文科和理科绝然对立起来一样,这是错误的,是一种偏科误导,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技教育其实是人文教育的一个方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人类认识自然的积极成果,科技文明带动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方方面面,这些方方面面的文化积淀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文知识。人文学者绝对不能是科盲,科学家也有着极其丰厚的人文修养与建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学习方式不可取,许多科学家同时也是思想家、教育家或者艺术家。

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教育的宗旨,大学语文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大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包括语文素质与能力在内,要平衡发展,不能偏重一面,赶时髦,图表现,诱导学生畸形发展。

这些话题是我个人的见解,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可喜的是,《大学语文论丛》面世了,她将为深化大学语文教学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各高校要开设面向所有学生的大学语文课”,十多年来,大学语文仍然处于“失落”地位,老师们左冲右突,其实是抱团取暖,相互安慰。这下好了,《大学语文论丛》给予我们大学语文教师一个发言的平台,众人拾柴火焰高,众手浇开幸福花,《大学语文论丛》吹响了冲锋号,就让我们依托这个平台,跟随新领导,走进新时代,开掘新文科,轰轰烈烈地干他一场吧!让大学语文课程不断升温,完成从“冷门”向“热门”的转化。(周治南)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管理登录∣   网站访问量:6196883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