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学术揽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揽胜

周金声:读书,思想成就人生

作者:周金声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081 次   更新时间:2022-4-24 文章录入:珍珠鸟


摘要: 对于人特别是对于知识分子来说,读书应该如同动植物需要空气食物一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读书可以使人获得丰富的精神美感,提升人生品味;读书可以获得做人的道理,丰富对世界的认知;读书可以增加阅历,获得高雅精神的滋养,提高是非辨别能力;读书可以助力学业和事业的成功。

关键词:读书 思悟 力行 人生

 

为了有效传承人类文明智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期望社会成员人人读书,通过著述、读书传播优秀文化。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有个动人的传说和习俗:勇士乔治从恶龙口中拯救了美丽的公主,公主赠送给他一本心爱的书作为答谢,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4月23日成为西班牙人们的“圣乔治节”。节日期间,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居民有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俗。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西班牙政府又向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议建立“世界读书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纳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并发布宣言:“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读书的过程即是阅读者体验文化涵泳生命的过程。人的气质,甚至个体的命运皆有可能因为适宜的阅读而改变。读书,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获得思想滋养,传承文明智慧

法国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帕斯卡尔在其《思想录》中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成就人的伟大。回顾人类发展史,从直立人到现代人花了300万年的时间,而有了语言约一万年的光阴就使人类从新石器时代飞跃到现代文明。特别是人类创立文字不到两千年就出现了“轴心时代”,轴心时代记录和传承先知先觉思想的光辉经典如《论语》《道德经》《圣经》《理想国》及佛学著作,成为人类灵魂和精神的源头,是人类智慧的典范。这一方面说明了语言文字对人类思想智慧的巨大力量,没有语言文字的发明和运用,就不可能出现两千多年前这个光辉的轴心时代,也不会有今天的文明世界;另一方面也证明了由文字承载和传播的人类的智慧结晶——经典著作的伟大力量,所以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每一个人成长发展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说:“在这个信息密集的时代,越来越需要我们具备优良的读写能力。”所以,我们倡导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经常交流读书体会和经验,教学相长。

二、欣赏美,增加美,提升人生品味

培根《论读书》早就说得很清楚:“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幽居品读,怡情自得,是一种美;增加语汇,谈吐不凡,是一种美;思如泉涌,下笔流畅,更是大学生应具备的美。这些都可以通过读书、读经典获得。诚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只有读书才能摆脱平庸。”即使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也绝对与低等动物不同,人是需要精神生活滋养的,可以通过诗文书籍与古人对话,与同道交心,与长辈攀谈,与他人讨论。比如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朱光潜的《谈美》等都是非常好的美育读物。平日里,我们可以在图书馆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可以在阳光斑驳的小树林捧书徜徉,朗声诵读,可以在幽居独处时沉浸于文海诗苑,静品芬芳,享受到“诗意栖居”的生活。

三、获得做人的道理,丰富对世界的认知

好读书是一种品格,是一种好习惯,是一种最有效的自我养成。特别是像《论语》《道德经》这样的经典,充满着人生的智慧,可谓是中国人的神圣经典,人人都应该阅读,常读,领悟而践行,比如“克己复礼为仁”,“修己以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上善若水”,“为学日益”等等,都是至理名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特意前往曲阜考察,到孔子研究院,看到桌子上摆放着展示孔子研究院系列研究成果的书籍和刊物,他饶有兴趣地翻看了《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他认为“先贤们的思想结晶,许多人的智慧和成功的经验都在书里,无须经其同意便可拿来为我所用,何乐而不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比如可以读读马斯洛的《完美人格》、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以及《发展心理学》之类的书籍,了解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心理特征和人性人格,读读刘墉的《说话的魅力》、丁远峙的《方与圆》,读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等都可以从中学到许许多多做人做事、沟通交流的策略和技巧。特别是一向被世人奉为经典而又以为深奥难懂的《论语》,可以说就是一部教人修养做人的最好的人生智慧著作,推荐大家选读本人编写的《〈论语〉对译与新解》,包括注音和简明注释,一句原文一句现代汉语相对翻译,非常好懂,从中可以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还可以领悟文言与现代汉语表达的关系。

四、增加阅历,获得高雅精神的滋养,提高是非辨别能力

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宝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奇迹的产生,至少一半归功于阅读。”我们掌握不了生命的长度,但可以追求生命的高度的宽度,读书可以使我们实现。特别是名人传记、历史著述,或者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这样描写人生历练的作品,将我们带到那特殊的年代和从未经历过的环境,体会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生,激励我们的精神,洗涤我们的灵魂,促进我们成长。也诚如习近平书记所言:“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当下的学生普遍缺乏历史文化知识,特别缺乏对大中华文明史的了解。崇尚西方文明、偏爱西方生活方式的“香蕉”青少年不在少数。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预言:“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这是对我们的教育最振聋发聩的警钟。只有通过研读古今历史和中外文化比较史,深刻理解中华文明文化的博大精深,才可以大大丰富我们的阅历,提高我们分辨真假的智慧,再加上自觉的实践活动,将他人的经验和历史的启迪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素养,就不会被歪门邪说所迷惑。

五、获得学业和事业成功的路石

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说:“一个从未读过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书的人,怎能称得上是受过教育的呢?”这说明,真正的大学教育的学业第一任务就是读书,也是教育的首要职责。著名营销家和成功学专家陈安之先生也说:“所有的成功者都是阅读者。”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读文本,也包括阅读人,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读书就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天命,读书是大学成就大人的天道,经典记载的就是圣人之言。我们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千万人”,用经典丰富自己,用圣人言勉励自己,用天道引领自己。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像习近平那样“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使一切有益的知识、一切廉洁的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到我们的从政行为中,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拒腐蚀、永不沾,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事业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我们认为读书还要用心用情用于实践,朱熹和胡适先生提倡的读书“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有实实在在的意义,毛泽东教导“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更有价值!孔子说得好:“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告诫我们读书学习获得知识后还要不失时机的加强练习和实践,通过实践掌握了,将知识转化成了自己的能力,才是真正令人高兴的。所以我们主张“研读、体悟、睿思、力行”,像朱熹那样“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涵养转深沉”,就一定会学有所得,事业成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年8月第一版。

[2]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

[3]【英】弗兰西斯·培根.《培根随笔》.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版。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管理登录∣   网站访问量:6140401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