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最新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推荐

新华网:春节的来历

作者:周润健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次数:1989 次   更新时间:2016-2-7 文章录入:珍珠网

春节的来历

作者:周润健

(一)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二)

 民俗专家表示,春节俗称过年,是人们对丰年的庆贺和祈祷。

     天津市民俗专家尚洁介绍说,春节是中华民族全年生活的首个重要节日,民间俗称过年过大年,为农耕文明的一种遗存,值年终岁尾之时祭祀感恩天地、祖先,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古代称年为,以十二地支配月份。从殷墟出土的干支纪年甲骨片中,足以证明那时已有年的概念。

字呈谷穗成熟之状,应寓意丰收喜庆。《史记·秦本记》载有:十二年,初腊。可见秦代就有腊祭的民俗活动。而两千多年前汉武帝颁发的太初历亦将岁、年通用。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纪年。以元月一日为新年,以夏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延续至今。

天津市民俗专家由国庆认为,还是时间的单位。他说,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称为一年。大约在西周时期,年就由谷物成熟之义引申为表示时间的词了,并且,常常联系在一起。古代民间习惯根据二十四节气安排生产,人们习惯将春天看做是一年的开始。

由国庆表示,自古以来,人们都强调春节作为一年开端的意义。《尚书·大传》中说: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说,正月一日是一年的开端,一月的开端,一日的开端。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的意义就在于告别过去,为新的一年而努力奋斗。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管理登录∣   网站访问量:6188240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