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传播研究》(第十五辑)征稿启事与体例规范
华夏传播研究会、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的学术集刊《华夏传播研究》第十五辑开始征稿。现面向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各学术团体的研究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公开征集论文。选题新颖、内容原创性强、研究方法科学、有独特观察视角和独到研究发现的优秀论文优先。
《华夏传播研究》集刊现为中国知网CNKI检索学术集刊,是为不断发扬光大华夏传播研究事业,在广大热爱中华文化、关注中华文化研究与传播的众多学者和社会贤达的大力支持下,以“华夏传播研究会”这一全国性的学术共同体作为组织机构,以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为实体依托,以广大中华文化研究学者和新闻传播学研究学者为强大后盾,搭建的文史哲与新闻传播对话交流的学术集刊平台。
我刊聚焦的研究对象包括“华夏文化”与“信息传播”,研究目标是形成传播学“中华学派”。华夏传播研究的终极指向是构建系统化的华夏传播学。该理论是对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传播活动和传播观念进行发掘、整理、研究和扬弃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能够阐释和推进中华文明可持续发展的传播机制、机理和思想方法的学说,亦是立足中国历史与现实,能够阐释中华文明传播现象,解决中国社会传播问题,运用中华术语建构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其使命在于整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传播理念、传播理论和传播制度。
本刊常设栏目
(1)基础理论,研究中华文化的传播思想、传播制度与传播方法等;
(2)历史发展,研究不同时代传播观念与传播技术等方面的变迁;
(3)民俗传播,探讨中国广大民间社会生活中依然鲜活运作中的民俗传播形态及其文化传承方式;
(4)传播观照,包括从健康传播、公共传播、政治传播、科技传播、跨文化传播、情感传播、新媒体传播等各领域来探讨中华文化的传播问题;
(5)古今融通,注重中外传播智慧的比较研究和中国传播观念的古今传承;
(6)经典发微,注重挖掘中华文化经典作品中的传播智慧;
(7)传播实践,着重推介那些致力于国学运用的新观点和新做法,推进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践经验;
(8)学术动态,介绍海内外学者对华夏传播研究的新成果,刊发相关的学术会议综述和研究著作的评论。
投稿须知
1.稿件系作者原创,投稿请保证作品的完全著作权(版权),并保证该作品没有侵犯他人权益。谢绝第三方投稿。
2.投稿需明确标示本稿件“专投《华夏传播研究》”,切勿一稿多投。并附“中国知网”查重证明,要求复制比在10%以内。
3.来稿格式规范参看本刊体例规范。
4.稿件应为尚未公开发表的原创论文。符合本刊常设栏目,或与“华夏传播研究”强相关亦可;字数建议在15000-20000字以内为宜。
5.投稿论文必须包含标题、作者简介、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其中,标题、姓名、摘要、关键词需附英语译文(附于文后)。全国、省部级及重要基金项目需注明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投稿前,请确保行文通畅、逻辑清晰、体例规范、引文准确、数据无误。
投稿方式
来稿请通过电子邮件发送word文稿。
本刊编辑部联系地址: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新闻传播学院内);邮政编码:361005;
投稿邮箱:hxcs2018a@163.com
体例格式规范要求
一、稿件基本要求
1. 来稿正文字数控制在15000-20000字范围内。
2. 来稿应包含以下信息:中英文标题、内容提要、关键词;作者简介、正文、脚注;
3. 来稿应注重学术规范,严禁剽窃、抄袭,反对一稿多投;
4. 如有基金项目,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编号。
二、论文编排格式
(一)内容提要、关键词、作者简介
1. 五号仿宋字体(1.5倍行距);
2. 关键词3-5个;
3. 作者简介包含姓名、职务、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如为外籍学者需注明国别。
(二)各级标题
1. 篇名:三号黑体居中;
2. 一级标题:编号采用一、二、三 ……,字体采用小三宋体加粗(居中);
3. 二级标题:编号采用(一)、(二)、(三)……,字体采用四号宋体加粗(左对齐空两格);
4. 三级标题:编号采用1、2、3 ……,字体采用小四号宋体加粗(左对齐空两格);
5. 标题层次一般不超过三级。
(三)正文格式
1. 中文用五号宋体(1.5倍行距),英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2. 用字规范、标点清晰、标题层次分明;
3. 对于译文中关键的专有名词,在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加注外文;
4. 表格要求
(1)表格要有:编号、表名(五号加粗宋体)、单位;编号和表名要居表上方正中,单位在表右上方;
(2)表格中要注明“项目”(例如,数据的名称、时间),表格数据用五号宋体字(或Times New Roman字体);
(3)资料来源要标明“作者、资料来源名称、时间”,用小五号宋体,置于表格下方;
(4)表与上、下正文之间应各空一行。
(四)注释体例
1. 本刊采用脚注形式,用“①”等符号标注,每页重新编号,中文用小五号宋体,英文用小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2. 期刊:作者,篇名,期刊名,年月,期数。如:
喻国明、滕文强、苏芳:“以人为本”:深度媒介化视域下社会治理的逻辑再造,《新闻与写作》2022年第11期。
Suh Kil Soo et al,“Online Comment Moderation Policies for Deliberative Discussion–Seed Comments and Identifiability”,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2018, 19(3).
3.著作文献:作者,书名,(译者),出版社,年月,页码。如:
邹振东:《台湾舆论议题与政治文化变迁》,九州出版社 , 2014年,第29页。
Stig Jarle Hansen, Al-Shabaab in Somalia--The History and Ideology of a Militant Islamist Group, 2005-2012, London: Hurst & Company, 2013, p.9.
查尔斯·蒂利:《身份、边界与社会联系》,谢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86页。
4. 纸质报纸:作者,文章名称,报纸名称,年月,所在版面。如:
张璁:《集中整治网络暴力、散播谣言等问题》,《人民日报》,2022年1月26日,第12版。
Jonathan Offenberg,“A New Tay Dawns on Midnights’,Washington Post,November 8,2022.
5. 文集析出文献:作者,文章名,文集编者,文集名,出版社,出版时间,页码。如:
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 ,载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247-266页。
R. S. Schfield, “The Impact of Scarcity and Plenty on Population Change in England”, in R.I. Rotberg and T. K. Rabb, eds., Hunger and History: The Impact of Changing Food Production andConsumption Pattern on Society, Cambridge, Ma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p.79.
6. 学位论文:作者,论文名称,所在院校、年份,页码。如:
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年,第67页。
Lidwien Kapteijns, African Historiography Written by Africans,1955-1973: The Nigerian Case,PhD diss., University of Amsterdam,1977,p.35.
7. 研究报告:作者,报告名称,出版社,出版日期,页码,如:
世界银行,《2012年世界发展报告——性别平等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5页。
Rob Wise,“Al-Shabaab”, Center for Strategic International Studies, July2011,p.3.
8. 网络资源:作者,文章名,网络名称,时间,网址,上网时间。如:
凤凰网,《台湾原住民要求: 与台湾政府是“准国与国关系”》,凤凰网,2016年7月31日,http://news.ifeng.com/a/20160731/49692452_0.shtml,访问时间2022年12月14日。
Tomi Oladipo,“Al-Shabab Wants IS to Back off in East Africa”,BBC News,November24,2015,http://www.bbc.co.uk/news/world-africa-34868114.Accessed 201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