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网上说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说课

杨建波会长:《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说课提纲

作者:杨建波 文章来源: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 点击次数:2998 次   更新时间:2015-10-30 文章录入:珍珠鸟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说课提纲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吕氏春秋》、《荀子》、《列子》。但是这些典籍中的钟俞故事只有一个梗概和轮廓,且传播不广。钟俞事迹走出文人的书斋经传,演变成为一个具有广泛覆盖面和人文意蕴的经典故事,为广大的民众所接受和熟悉,归功于明末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编辑的话本小说《三言》。

小说颂扬的是心心相印的友情。伯牙由起初瞧不起子期到主动与子期结为兄弟是有一个过程的:先是听子期如数家珍般地对答了“琴之出处”的问题;再是子期应俞伯牙之请,听出了高山流水之音;再再是为子期的孝心所感动,“俞加爱重”。两人约好一年后再见,不料子期病故。俞伯牙摔碎瑶琴,给钟父留下黄金二镒,并表示将辞官侍奉钟父母。小说情节简单,但铺叙得好,渲染得好,对话描写符合人物身份心理。一个“情”字贯穿始终,读来使人深深地为“情”所动。

     此篇小说的教学,重点在揭示钟俞故事的文化意蕴。一、钟俞的友谊,是一种理想化了的审美化了的友谊,寄托着中国人对纯真友谊的企盼之情。它不带一点世俗功利的成分,超越了贫富贵贱身份地位的界限,是纯以才学相交、心神相交、信义相交的“君子之交”。二、钟俞之交带有深深的文人归隐的情结。因琴结缘、因琴相知,这使得钟俞的友谊极富文人气息。钟子期具有不同于一般山野樵夫的高深艺术修养与学识,他实际上是一位隐士。而俞伯牙不走旱路走水路,钟情于自然山水,并且以为只要能在琴上找到知音,“就不做官,亦非大事”;他最后向钟父表白将“上表告归林下”,进一步张扬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又何必留恋庙堂的隐逸文人的人生哲学。三、钟俞之交使知音故事具有了永久的普世价值。钟俞以自己的行动向后人诠释了“诚信”的厚重含义,从而将琴上的“知音”上升到心灵相通的“知己”层面,上升到人格修养、道德理念的人文伦理层面。为了一句对朋友的诺言,官可以不做、钱可以不要;为了一句诺言,可以超越血缘、身份、地位,“生死不负”,演绎出大孝至爱的故事。这种源远流长的人类诚信美德,在当今中国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更彰显出它不朽的光芒。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管理登录∣   网站访问量:6139868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