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网上说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说课

杨建波会长:《长恨歌》说课提纲

作者:杨建波 文章来源: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 点击次数:3105 次   更新时间:2015-10-30 文章录入:珍珠鸟

                                                                 《长恨歌》说课提纲

        《长恨歌》是一首带有浓郁抒情气息的历史题材的叙事诗。其情节为:汉皇纳妃、李杨淫乐、安史之乱、马嵬兵变、杨妃殒命、蜀地思念、长安伤怀、道士寻妃、赠物寄词。《长恨歌》的情节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比如诗人更改了杨玉环曾是唐玄宗儿媳妇这样一个重要事实,而把杨写成一个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处女(由此可以看出文学与历史的区别)。在情节的处理上也有详有略,对于安史之乱这样关键性的情节,诗人点到即止,只有一句(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放在李杨二人前后期形象对比上,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以杨玉环死为界,白居易将李杨两人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的唐玄宗,“重色”是其重要特点。由重色到荒政、由荒政到致乱、由致乱到“倾国”。后期的唐玄宗由重色变成了重情。诗人以浓彩重墨写了唐玄宗的蜀地思念和长安思念。反复描摹反复渲染,使作品具有一种荡气回肠的力量。以蜀地的景物衬托哀思,以长安宫廷内的景物衬托孤独。一切景物都著上了主人公主观的感情色彩。杨玉环生前是一个主动承恩、以色邀宠的妃子。杨进宫后每天侍宴、侍游、侍夜“无闲暇”,诗人抓住其“丽”、“媚”、“娇”大肆渲染。此时的杨玉环虽然很美,但那是雍容华贵之美、矫揉造作之美、搔首弄姿之美,是“娇无力”之美。死后的杨玉环变成了一个钟情不渝的仙女。当仙女杨玉环得知“汉家天子使”到来时,一“惊”二“徘徊”三“下堂来”,几个动作极好地揭示了杨思念天子的心理,赠物寄词更将杨的心灵世界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此时的杨玉环明显区别于生前,那种凄凉苍白之美、自然本态之美、不加修饰之美,引起人们对她的极大同情。诗人在刻画李杨两人形象时,有意识地采用了前后对照的手法。例如写唐玄宗的思念和孤独时,将“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等诗句与前面的“春从春游夜专夜”、“芙蓉帐暖度春宵”对照;写杨太真时将“云鬓半偏”、“花冠不整”、“梨花春雨”与前面的扭捏作态对照,既引起人们的同情,又让人对他们的结局进行反思。
    《长恨歌》的主题是双重的,讽刺的是“乐”,同情的是“恨”。“乐”是“恨”之根。虽然同情性大于讽刺性,但作品还是很好地揭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由此也可以看出白居易否定骄奢淫逸,崇尚纯情自然的审美追求,这与他现实主义的一贯文学主张是一致的。李杨作为一对帝妃,没有忧患意识,耽于安乐,忘记了自己的责任而酿成了安史之乱。他们断送了国家的前途,也断送了自己的爱情。“长恨”就是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的代价。虽然《长恨歌》是一篇文学作品,但白居易笔下主人公的故事也足已警戒后人。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管理登录∣   网站访问量:6189023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