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网上说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说课

《道德经》第十一章试析

作者:珍珠鸟 文章来源:归元福地 点击次数:2698 次   更新时间:2016-11-12 文章录入:珍珠鸟

《道德经》第十一章试析

原文: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囐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三十根辐穿成车轮,中间必须留出空处,才能装上车轴,使车轮有转动的作用。踩打泥土做陶器,器皿中间必须留出空处,器皿才能发挥盛放物品的作用。建造房屋,墙是必须留出空洞装门窗,人才能出入,空气才能流通,房屋才能有居住的作用。所以,“有”使万物产生效果,”无“使”有“发挥作用。

略解:老子在这一章里主要阐述“有”“无”的辩证关系。他是通过车轮、陶器、房屋三个例子来说明“有”“无”的关系的。这些东西给人们提供便利,是因为“无”才发挥了它们的用处。试想一想,如果车毂不是空的,车轮也就不能转动,那么车也就无法运行了;如果陶器和房子不是空的,里面也就不能盛东西和住人,那么,是不是它们也就没有陶器和房屋的用处了呢?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各种“有”在提供着便利,可实际上发挥作用的却是各种“无”。这就是“有”与“无”的辩证关系。

实际上,“有”与“无”是一种互补的关系,“有”的发挥作用,依赖于“无”,同样,“无”的发挥作用,也依赖于“有”。失去了“有”,也就无所谓“无”;失去了“无”,也就无所谓“有”。“有”“无”一定要相互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以老子所举的例子来说,车子、器皿和房屋,都是因为“无”才能发挥各自的用处。可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正是它们的“有”才发挥了用处。所谓的“无”都是“有”才形成的。车轮的轴心是空的,可它的周边却是实的;陶器的内部是空的,可它的外围却是实的;房屋的里面是空的,可它的边框却是实在的。正是有了这些实在,它们才有了各自的作用。同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音乐效果也是以有声作为背景才得以实现的,如果一直都是无声的,那还谈什么胜有声呢,那还能叫住音乐吗?对于一幅画来说,如果它完全都是空白,片墨皆无,那不就成了一张白纸吗,还谈什么美术欣赏呢?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如果说一个字都没有写,一点儿表露都没有,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含蓄蕴藉呢?

“无为”是老庄思想中的重要命题,但“无为”不能绝对化理解,无为绝不是无所事事、无所作为,是既“有”且“无”的状态,是“有”“无”的有机结合统一,无为是不做违反规律的事,不做劳民伤财的事,不做扰民累民的事,是说按客观规律办事,做事半功倍之事。老庄“无为”的理念对中华民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既深且远,把握“无为”的思想,既是我们了解历史、洞察世事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在世上生存发展的有效策略。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管理登录∣   网站访问量:6203182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