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荡湖、滆湖抗战二三事
1939 年3 月,新四军陈毅军长派诸葛慎回家乡儒林地区组织队伍开辟抗日根据地。儒林地区处在茅山东面,常州的西面,长荡湖、滆湖、太湖之间,宜兴、溧阳、金坛和武进四县的交界点上,它是日伪的前哨阵地,军事上十分重要。由于四县交界,日军扫荡需四县同时配合行动,指挥难度大,难以协调统一,故成了敌伪难以管理的软肋地区,正有利于新四军在这里建立根据地。
诸葛慎奉命来到了长荡湖、滆湖地区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他领导这里的军民,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抛头颅洒热血,以游击战的方式,给日伪军沉重的打击,在新四军的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本文记录的即是诸葛慎和军民游击战中的几个真实片断。
一、“借东风”辣烟熏据点
1940 年 5 月 15 日,国民党40 师一个团向茅山地区新四军发动进攻,汉奸团长命三营五连连长王健消灭长滆地区的新四军,完不成任务军法论处。王健是湖南人,黄浦军校毕业,有民族气节,不愿打内战,主张抗日, 且个性刚直,对国民党上层极为不满。王健进入长滆地区后,诸葛慎找关系和他取得联系,对他晓以民族大义,向他宣传团结抗战的主张,王健认为新四军团结抗日是对的,又看到新四军纪律严明,官兵平等,感到自己找到了出路,毅然打死了监视他们行动的一排长,率全连 120 多人全副武装在五叶大亭村宣布起义,参加了新四军,装备有 2 挺捷克式机关枪、3 支驳壳枪、100 多条中正式步枪、2 担黄色炸药。王健加入新四军后,诸葛慎立即提拔他为一营营长, 为防止敌人寻找报复,诸葛慎派了三个人潜入敌团内部,伺机将汉奸团长击毙。
11 月下旬,太滆(太湖、滆湖)地区反顽形势紧张,太滆地委书记陈立平向诸葛慎求援,诸葛慎立即派一营长王健率部给太滆地区的顽军以沉重的打击,凯旋归来时路经武进雪堰桥日寇据点附近,不料中了鬼子的埋伏,王健营长被鬼子一枪命中, 不幸牺牲。
鬼子打死王健,诸葛慎十分恼怒,随即派了诸葛荣和诸葛松年两兄弟去雪堰桥据点侦察情况,伺机报复。这兄弟俩侦察回来途经湟里时,听说鬼子们都集中在湟里办庆功宴,庆祝雪堰桥一战的胜利。到了臧村的据点边上天已擦黑,只见炮楼里灯火通明,传出一阵阵喝酒划拳行令声。一打听,原来这个据点的鬼子也到湟里赴庆功宴去了。这个炮楼一共 20 人,7 个鬼子,13 个汪派伪军,7 个鬼子吃酒去了,剩下 13 个伪军也不甘寂寞,在自己的炮楼里也办起了“庆功宴”。且说这兄弟二人侦察到这个情况,认为机不可失。二人匍匐在麦地里,初冬的夜晚,又冻又饿。耐心等到酒席结束, 炮楼里没有声音了,估计都已经醉倒了,二人才悄悄摸到炮楼门口。把两个站岗的哨兵一人一个脖子一扭,只听颈椎“咔嚓”一声送了终。鲁墅村的人从小就练武功,用用这“掐脖断颈功”是小菜一碟。二人又悄悄摸上岗楼, 只见 11 支枪一字儿排在那儿,旁边还有挺轻机枪,11 个人全部倒下了。二人立即把 11 支枪的枪栓卸了,诸葛荣端着机枪站在高处,诸葛松年用脸盆端着冷水一个一个往他们脸上泼,那时正值 11 月冬季,冰冷的水泼得一个个打着寒颤醒了过来。诸葛荣大声命令:“全部起立,排队,背着枪向前走!” 做了俘虏,还要背枪,枪没有了栓等于柴火棍。诸葛荣、诸葛松年二兄弟怕湟里的鬼子回来,命令迅速转移,也未敢炸炮楼,若是惊动了鬼子,周边地区湟里、闸上、儒林几个炮楼的鬼子一起围追堵截的话,今晚这活就白干了。炮楼里一共 13 个伪军,弄死了 2 个,押着 11 个活的,缴了 13 支长枪,一挺机枪,趁着黑夜,避开儒林的据点,一路小跑回到山丫桥驻地交给了团长诸葛慎。诸葛慎连夜叫来政委、参谋长研究诸葛荣、诸葛松年带回来的雪堰桥的敌情。臧村据点的伪军全被掳走,这是鬼子的奇耻大辱,湟里的鬼子当然气急败坏。12 月的一天,驻湟里镇的日伪军赶着骡马大车到臧村抢粮,新四军得到信息后,仓促派警卫连指导员诸葛荣率兵伏击,打死鬼子 2 人,死伤伪军 10 余人,缴获机枪一挺,步枪 10 多支。由于鬼子援军赶到,敌我兵力悬殊,战斗打得异常惨烈,新四军损失惨重,牺牲了 10 名战士。诸葛慎的堂弟、文武双全的警卫连指导员诸葛荣(葛祥元)为了掩护战友撤退,光荣牺牲。人们在他的身上数出了 18 个枪眼,连日本鬼子都在他的遗体前排队低头以示敬意,嘴里还叫着“吆西”。除了指导员诸葛荣外,诸葛小五、诸葛汝炳、韩荣林三人也都英勇牺牲,金坛县革命烈士陵园里有他们的照片和名字。韩荣林也 是一个村上的人,他和哥哥韩洪林讨饭落户在鲁墅村,和一帮村上的年轻人都参加了新四军。战斗结束后,就只有诸葛土金和诸葛子慕两人侥幸返回。
臧村一战,损兵折将,诸葛慎气愤填膺,准备教训教训敌人。武进县湟里南边有个闸上,是去宜兴县新芳桥东西大公路上的咽喉,那里有个据点, 伪军吴苏(吴晋元)的一个排守着。吴苏本来属常州张少华的部队,后来公开带兵投靠日本人当了汉奸。这个家伙很顽固,先前新四军打了几次都未能拿下来,他凭着坚固的炮楼和重武器,加上警惕性很高,新四军实在难以下手。这次诸葛慎下了决心,非拔掉它不可。经过仔细侦察,那里是两条河的十字交叉点,炮楼设在东北上,新四军从西面和南面都无法打,于是诸葛慎召开“诸葛亮会议”,叫大家想办法,出点子。诸葛慎夫人林心平想出一个办法,说要学孔明借东风, 等到刮东风的时候,焚烧干辣椒用烟熏的办法,大家一致叫妙。买了两担干辣椒,准备好干柴稻草。一天,刮东风了,新四军立即把干柴稻草和干辣椒放到炮楼的东面,点火焚烧,辣椒烧出的辣烟直往炮楼里面钻,伪军被熏呛得鼻涕眼泪一把把,实在吃不消了,只得逃出炮楼,看到新四军荷枪实弹团团把炮楼围得水泄不通,只得乖乖举手缴械投降,诸葛慎于是下命令炸了炮楼。
二、端午节设计歼鬼子
儒林街东西两头有两个炮楼,一个在西街头大庙边上,一个在东街头大桥边上,这两个炮楼是日本鬼子拆了鲁墅村上的关帝庙砌造的,鲁墅人非常恼火,但又无可奈何。鲁墅村是诸葛慎的老家,是新四军的堡垒,鲁墅村诸葛家族有几十号人跟着诸葛慎打鬼子,村民们就向诸葛慎反映,要求新四军端掉这两个炮楼。林心平也认为这两炮楼实在影响新四军的活动,必须端掉。但炮楼砌得十分坚固,火力配备强大,每个炮楼各配重机枪一挺,日本鬼子10人,伪军20人,且东西两炮楼互相支援,强攻肯定是不行的。林心平建议智取,东街头的炮楼离鲁墅村仅2公里路,炮楼离村子虽然很近,但鲁墅村有八阵图护村河护卫着,村外明河暗坝纵横交错,村内小径弯弯曲曲,村上人经过炮楼上街一抬腿就到,日本鬼子和伪军要进村却很不容易,新四军住在村里,炮楼虽近在咫尺,却很安全。而日本鬼子要进村,还未到村口就会被我们的岗哨发现,等到日本人从北面村口摸进村子,新四军早就从明道暗坝躲进村南一大片松涛呼呼的大坟场里,日本人根本就不敢进去,那里面阴森怪异,烟雾缭绕,进去只有挨打的份,所以日本鬼子坚守炮楼,轻易不敢到村上来。这次他日本人不来惹我们,我们倒想惹惹他了。惹他谈何容易,所以林心平想到要智取。两个炮楼一起端,咱实力够不上,况且打起来时间一久,水北据点的日本鬼子就会来增援。林心平建议先端掉离村近的东街头桥边的炮楼。她先给汪派伪军每人开了个清单,这些伪军都是本地人,都熟悉的,清单上把每个伪军做的好事和坏事,一笔一笔记在帐上,并且通知其家属,进行分化瓦解,屡屡作恶者,派短枪班伺机镇压,杀鸡儆猴。有一个伪军小队长,屡教不改,就被短抢班打死在街上弄堂里。这样一来,其他伪军就有所收敛,想给自己留条后路。有的伪军还通过各种渠道和鲁墅村的人拉上关系,请新四军手下留情,说他们也只是混口饭吃而已等等。伪军里有一个中队长,姓冯,五叶人,暗地里和鲁墅村人联系,愿帮助新四军。林心平直接向他布置了任务。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鲁墅村上三个农民挑着粽子、咸蛋、鸡鸭鱼肉和酒朝东炮楼走去,离炮楼还很远,那个伪军冯中队长就迎了出来,带着他们到了炮楼门口,在岗楼上站岗的鬼子警惕性高,枪栓一拉:“站住,什么的干活!”冯队长说:“太君,我认识他们,今天是中国的端午节,良民们送好吃的慰劳皇军。”冯队长顺手从筐里拿出一条香烟朝岗楼上晃了晃,叫哨兵下来拿烟,鬼子摇摇手说不能擅离岗位,又招招手让他们送上去。于是冯队长带着三个农民——指导员诸葛荣,短枪班班长诸葛定生和战士诸葛小五三兄弟挑着担子进了炮楼。鬼子和伪军见送来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高兴得手也舞之,足也蹈之,因正好是开午饭的时候,鬼子伪军的每桌上加菜添酒,一片欢腾。诸葛定生拿了一包香烟和一只蒸鸡对鬼子小队长说送给顶上站岗的太君。定生到了顶上,顺手将烟和鸡同时抛给站岗的鬼子。鬼子一看烟和鸡一起抛过来了,一只手接不往,下意识地把枪一扔双手去接烟和鸡。定生一见他枪脱了手,一个箭步上去,这时鲁墅村的独门武功“掐脖断颈功”派上了用场,只见他将鬼子的脖子一扭“咔嚓”一声,颈椎断了。定生迅速端起重机枪往餐厅门口一架,大吼一声“中国人快趴下,我专打日本人!”伪军们吓得立即趴在地上,定生在上面,外面接应的人立即封住炮楼大门;10个日本鬼子全部为天皇尽了忠。诸葛荣持枪控制着伪军,定生和小五把炮楼里的枪全部卸了枪栓,命令冯队长带着伪军们扛着枪支弹药迅速转移。西炮楼的鬼子听到枪响,立即赶来增援,迎接他们的是刚好东炮楼“轰”的一声巨响,炮楼霎时夷为平地。
三、反清乡火烧竹篱笆
苏南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使日伪在苏南推行殖民化统治的如意算盘落了空。日军为了强化其法西斯统治,肃清其占领区的抗战力量,由梅花式的点占领,扩展为全面占领。
1941年,日军对金坛茅山地区进行了清乡。为了便于清乡,日军在常溧丹金公路一线,编筑了一条北起长江边,南至太湖畔的竹篱笆。其间接连着一个又一个梅花桩似的碉堡据点。日军的这一系列行为,极大地阻碍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为了打压日军的嚣张气焰,诸葛慎与林心平伉俪,决定给日军一记重拳,以此来激发民众的抗日士气。
林心平提出一方案,用小股部队去烧竹篱笆,以“调虎离山”计把城里的日军引出城外,再集中优势兵力对金坛水北日军的据点进行打击,从而对日伪起到威慑的作用。诸葛慎听后拍案叫好。
诸葛慎随即召集部队主要骨干开会,研究林心平的方案。诸葛慎指出:“我们这次烧竹篱笆,以及袭击日军据点的行动,只要能消灭小股日军就可以。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打压日军嚣张的气焰,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从而达到牵制日军的兵力作用……”会议决定在一星期后(农历三月)的某一没有月亮的晚上行动,点火指令是三声枪响。三月初一晚上没月亮,正便于埋伏,凌晨的春风还是十分凛冽,战士们手持浸满煤油的火把,匍匐在竹篱笆旁绵延数里。“砰——砰——砰——”三声枪响划破了静谧的夜空。竹篱笆这边的战士听到指令后,立即点燃手中的火把,朝竹篱笆丢去。顿时火光四起,火把在漆黑的夜空中犹如一条升腾的火龙。按照预先的指令,战士们把鞭炮丢进空油桶内,发出类似枪战的“噼里啪啦”声。城里的鬼子看到火光,急忙驱车朝竹篱笆赶去。紧接着,水北日军据点这边的战斗也打响了。据点里的日本鬼子,被这突然袭击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蜷缩在碉堡内,象征性地向外盲射——看着远处数里长的火龙,听着那“噼里啪啦”的“枪炮声”,他们误以为新四军的大部队来了。
这时诸葛慎下令炸掉碉堡。一名背着炸药包的战士,在火力的掩护下,趁着夜色,匍匐朝碉堡爬去。一条条“火蛇”从四面八方朝碉堡的射击口扫去。背炸药包的战士匍匐着,奋力朝碉堡靠近。手臂被地下的石子蹭破,流出了血。 终于到碉堡外的铁丝网了,战士顾不着手臂的疼痛,心中一阵暗喜。他反手取下背上早已准备好的钢钳,把铁丝网剪出了一个豁口,猫一样地钻了过去。他把炸药包放到了碉堡底下,熟练地把导火线摸了出来,又从兜里飞快地掏出火柴,“噌”地一声点燃了导火索。然后迅速撤退。他心中默练“1、2、3……”,因为他知道只要数到20,导火索就要点燃雷管引爆炸药了。“轰——”地一声巨响,日军碉堡的上半截全部被掀翻了,瓦砾碎片四飞。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诸葛慎带领部队立即撤退。因为他知道,鬼子知道上当,马上就要回援的。
这次战斗,很大程度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和他们的清乡行动。
相关链接:
诸葛慎(1908.8一1998.6),曾名葛宝山,金坛县(现由江苏省常州市管辖)儒林镇人,系改编后的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第四十七团团长、金坛县(抗战期间金坛县含金坛、溧阳、宜兴、武进、丹阳五县)抗日民主联合政府县长。
诸葛慎1934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法学院,北大毕业后到徐州一私立中学当老师,后任教务主任、校长。1937年12月金坛沦陷。诸葛慎应当时镇江县梅县长邀请,赴镇江担任民运科长。1938年6月,陈毅、栗裕从皖南来到江苏茅山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诸葛慎有机会接触到陈毅。在陈毅的启发指引下,诸葛慎离开镇江县政府,走上了民族民主的革命道路。陈毅给诸葛慎10条枪,让他回长滆(即长荡湖与滆湖)地区筹建七乡联防自卫团,发展抗日人民武装。1939年10月,诸葛慎组建了金坛、武进、 溧阳、宜兴4县边区7乡联防队并任队长,又任长滆人民抗日自卫总团团长。诸葛慎哥哥的护村队有50多条枪,这些枪以后也都给了诸葛慎的抗日队伍。1940年9月诸葛慎加入中国共产党,由地方武装转入新四军,成为金丹武宜溧抗日游击地负责人之一,参与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任新四军6师16旅47团团长,成为名震一方的抗日英雄。
(1941)年诸葛慎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将四十七团和地方抗日武装分编成小分队,迂回敌后,先后在导墅桥附近和建昌圩围歼日伪军300多名,粉碎了敌人的扫荡阴谋。1943年7月,诸葛慎因伤寒到上海看病,被日寇抓获,押至金坛日本宪兵司令部。后经组织多方营救,获得软禁,最后终于在新四军有关人员的安排下,用绳索翻越城墙,成功逃脱。第二天,日寇在东门城墙外搜到长绳一根,甚为震惊,不知何人协助诸葛慎逃跑的,这在县城一时成为传奇故事,但是卖麻绳的杂货店老板却被伪县长杀害了。之后,诸葛慎派短枪队队长诸葛定生伺机将伪县长杀了,给杂货店老板报了仇。
建国后,诸葛慎任常州市市长,后任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
1998年6月,诸葛慎在南京逝世。家乡人民送给他一幅挽联:
驱倭抗日保家乡 威名震一方;勤政为民当公仆 正气薄云天。
诸葛慎的夫人林心平也是金坛一带知名的革命烈士。1942年夏天,曾任中共官林区区长、金坛县抗日民主联合政府文教科科长的林心平因病秘密住进金坛爱国民主人士储凤梓医师的树德堂,被一汉奸发现告密,日军包围了树德堂,胁迫储凤梓交出林心平。人称"小先生"的储凤梓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矢口否认。最后,林心平被捕,在宜兴官林受尽折磨后惨遭杀害,年仅23岁。死后,日本人将她卸为七大块丢入硝镪水池中毁尸灭迹。储凤梓亦因此被日军所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官林小学内至今还矗立着林心平的塑像。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林心平位列其中。
关于茅山
茅山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东地区创建最早、坚持最久的敌后根据地,由新四军于 1938 年开辟,成为插入日伪核心区的战略支点。
1938 年4月,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挺进苏南敌后,开展战略侦查,陈毅随后率第一、第二支队进入茅山地区。至当年 7月,先后建立镇江、句容、丹阳、金坛等县抗敌总会,形成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该地北濒长江、南接太湖,控制沪宁铁路与京杭大运河,直接威胁南京、上海等日军战略据点。
关于诸葛八阵图鲁墅村
江苏金坛《谨慎堂·诸葛氏宗谱》,奉诸葛亮为始祖。诸葛亮祖籍山东,山东古称齐鲁,简称“鲁”。
翻开《诸葛氏宗谱》,按世系表排下来,诸葛慎应是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第53代裔孙。
宋绍定己丑年(即1229年),诸葛亮第32世孙、宋进士翰林五经博士诸葛维贤,为避元世祖召用,率家眷隐居至金沙澎溪渡口(现金坛市长荡湖东岸的儒林地区)建村落户,是为金坛始迁祖,村民家里至今仍供奉着始迁祖诸葛维贤的画像。维贤公生二子,长永龄,次永昌。永昌怀念故居云阳(江苏省丹阳县。诸葛亮26世孙诸葛翔为避兵乱,带着家眷从河南南阳南下,到扬州过扬子江到丹阳定居),起村名为“云墅”;永龄为纪念先祖故里,起村名为“鲁墅”,意即山东的一个别墅。
由于元初社会混乱,黑道土匪横行,诸葛维贤为居家安全,遂率领族人按先祖诸葛亮兵法八阵图图谱,开挖护村河道。八阵图村落共八个村庄,皆按八阵总阵图布阵。千百年来,八阵图护村河凭借其重重玄机,保护着诸葛氏家族的村民安居乐业
抗日战争时期,八阵图村落之一的虎翼阵鲁墅村村民为适应对日游击战的需要,对村河道进行改造。村四周布满机关暗道,村民通过村四周的四座吊桥进出村庄,平时不轻易走暗坝捷径,以免暴露给外人知道,这机关暗道在抗日战争时期有力地保护了鲁墅村村民。诸葛慎带领47团在家乡打游击,弄得日军不得安宁,日军就想抓诸葛慎的老母亲做人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日军来偷袭鲁墅村,日军刚到村北路口,就被暗哨发现,信号一发,村上人背起诸葛慎的老母亲迅速从护村河暗坝撤出,等到日本人摸进了村子,诸葛老母早就穿过村南茂密的桑树林进入一大片阴森森松涛呼呼的诸葛氏祖坟地隐藏起来了。
星转斗移、沧海桑田,八个村庄已有六个村庄的河道踪迹全无,如今只剩下大鲁墅和小鲁墅两个村庄的河道遗迹。
诸葛八阵图鲁墅村虽已被毁,其文化传统却流传下来。诸葛家族重视教育,前些年每年大暑这一天便是诸葛家族的“耕读洗礼节”。全村会在“砚台仙岛”举行隆重的仪式,包括唱“耕读之歌”、吃本地特产黄金瓜、喝砚台仙岛之水等。
注解1:
诸葛佩圣,江苏常州市金坛人,号而已斋主、如此而已。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金坛区政协文史委委员,“诸葛八阵图村落”常州市非遗传承人,诸葛亮文化研究会会长。曾供职于公安、文化行政执法部门。工作之余,穷一己之力研究和挖掘老家诸葛家族暨诸葛八阵图村落的历史文化遗存。退休后全身心致力于八阵图村落旅游景区的宣传和开发工作。
出版文史专著《诸葛后裔今何在》、《诸葛八阵图村落(凤凰出版社)、文论集《翰墨书香》(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呼之欲出的诸葛村》(江苏人民出版社)、《而已斋诗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